盡管“慢公司的商業(yè)困境”變成老生常談,從PC轉移動令豆瓣失去了一些活躍度,但不可否認的是,很多年以來,豆瓣都像是互聯(lián)網上一個精神烏托邦似的存在,其核心的東西至今還保留著,比如,豆瓣電影,依然是對電影水準有要求的觀眾第一時間關注的打分平臺。
歲末年初,從人民日報客戶端《豆瓣、貓眼電影評分面臨信用危機惡評傷害電影產業(yè)》引發(fā)爭議,到《豆瓣,挺住》在朋友圈刷屏,再到人民日報評論《中國電影,要有容得下“一星”的肚量》,人民日報海外版《自信國度應該容下無數個豆瓣》劇情反轉,沉寂的豆瓣又火了一把。
文青創(chuàng)業(yè)記
2004年10月,北京朝陽門豐聯(lián)廣場的星巴克多了一位??汀R粋€30多歲,衣著休閑的男子,肯定會在中午的時候抱著一臺脫了漆的蘋果筆記本上門,然后打開電腦,開始旁若無人的瘋狂的編著一堆大家都看不懂的程序,一直工作到下午4點左右。店員們早就摸透了他的脾氣,每次他來就直接上一個中杯的今日咖啡就好。
這就是阿北(豆瓣創(chuàng)始人楊勃在豆瓣上的網名),豆瓣網幾乎就是在北京和上海的幾家星巴克寫成的。名字則來自他居住的豆瓣胡同。
楊勃,1969年出生于陜西漢中。畢業(yè)于清華大學物理學系,后在美國加州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,之后進入IBM擔任顧問科學家。他選擇從IBM辭職回國創(chuàng)業(yè)的原因是:這個工作太穩(wěn)定了,我閉著眼睛都能想像得到幾十年后自己的職務、薪資福利。
“我選擇項目的方法就是和朋友聊天”阿北說,“很多朋友喜歡旅游,希望有一個可以讓大家互相推薦一些非主流旅游點的網站”。2004年9月,阿北為自己的旅行網站制作了商業(yè)計劃書,并命名為“驢宗”。但很快,他就發(fā)現(xiàn)自助旅游的人群太少了,文化類的產品更適合網站的形式。
他說:“書和電影自己都很喜歡,而且這里面的價值更大。每年要出幾十萬本書,沒人可能讀完所有的書,但是這里面有很多適合你而你自己可能不知道的,特別是非暢銷書。我在國外的時間有十年,回來以后看的書自然有很多是非主流的東西,心里就會有交流的渴望,想知道有多少人在和自己看一樣的書。這幾方面結合起來,就開始做豆瓣了?!?/p>
2005年3月6日,豆瓣正式上線,阿北就把豆瓣的口號確定為“蘿卜青菜,各有所愛”。豆瓣網站上“關于豆瓣”那一欄寫道:“口味最類似的人卻往往是陌路”,他希望“豆瓣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群,力圖包納百味。無論高矮胖瘦,白雪巴人,豆瓣幫助你通過你喜愛的東西找到志同道合者,然后通過他們找到更多的好東西。”
“你對豆瓣的未來規(guī)劃是什么?譬如用數字來描述?”一次講座上,阿北被這樣詢問,當時他剛剛透露豆瓣的估值約為幾千萬美元。但他沉吟了數秒說道:“我對豆瓣的期望,不能用數字來描述。我希望它能促進文化產品的多元化發(fā)展。譬如,即便是很生澀的書,你也能在豆瓣找到同道中人,無論多匪夷所思的愛好,你也能在豆瓣小組中發(fā)現(xiàn)同好?!?/p>
從最初的讀書、音樂、電影、小組、同城,到豆列、廣播、九點、阿爾法城、閱讀、FM、東西......它們無一例外地帶著豆瓣的氣質,擁有一致的豆瓣式體驗,有用、好用、有趣。這個產品群形成一個圍繞豆瓣的生態(tài)圈,你可以認為這個生態(tài)圈是文化百科,也可以認為它是興趣社區(qū),還可以認為它是一個發(fā)現(xiàn)和推薦引擎,或者叫選擇引擎甚至決策引擎。
“在互聯(lián)網上找不到我們的模板,雖然是我們設計了網站的風格,但是用戶和我們一起建設了豆瓣。” 按照阿北的說法,豆瓣一開始的期望,就是幫助人們發(fā)現(xiàn)更豐富的生活。這樣的初衷,加上其早期功能,奠定了豆瓣的核心基因——豆瓣的最核心用戶,是一群喜歡讀書和思考、熱衷于發(fā)現(xiàn)甚至創(chuàng)造新鮮事物的用戶。正是這樣一群核心用戶的存在,讓豆瓣一直都顯得獨特而又有趣。